贵州酒文化习俗

日期:2024-12-03 浏览:23


贵州是中国著名的酒乡,这里的民间酒文化底蕴深厚,包括敬神祭祀的礼制、长幼尊卑的法度以及各地不同的饮酒风俗和饮酒禁忌等方面。这里的酒器种类繁多,如用于酿酒的瓮、蒸酒的甑、盛酒的桶、舀酒的勺、吸酒的管、斟酒的壶等。此外,还有与饮酒相关的各种文化礼仪,如酒旗、酒歌、酒令、酒举、酒礼、酒会等。这些酒文化元素不仅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沉淀,而且与现代完美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饮酒文化风格

  姑娘酒

在侗族和苗族中,有一种酿制姑娘酒的习俗。当一位姑娘出生时,立即会为她酿一坛甜酒,并将它窖藏在地下或池塘底。直到姑娘成年并结婚,这坛酒才会被取出饮用。这种习俗与江南地区酿制的“女儿红”类似。

侗族的姑娘酒是作为陪嫁的一部分。这种酒是在女儿出生的时候酿制的甜米酒,经过过滤和密封后储存在小口大腹的土罐中。等到冬季池塘水干涸的时候,将酒埋藏在池塘底部。直到女儿出嫁后回到娘家,才会取出这款酒来招待亲友宾客。

苗族也有女酒的称呼,这种酒是在女儿出生时酿制的甜米酒,经过过滤和密封后储存在小口大腹的土罐中。等到冬季池塘水干涸的时候,将酒埋藏在池塘底部。直到女儿出嫁后回到娘家,才会取出这款酒来招待亲友宾客。

姑娘酒由于长期窖藏,酒液高度浓缩、色泽绿中透红,酒香浓郁持久,酒味甘甜醇和,是难得的佳酿美酒。

  讨八字酒

黔西南布依族婚俗中,流行着一种有趣的讨八字酒习俗。男女青年经过恋爱、说媒之后,双方父母同意,就需要确定婚期。在定婚期前,男方家的媒人会到女方家讨八字,女方家会在堂屋中的神案前摆放八碗便当酒(即家酿米酒),并将姑娘的年庚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,压在其中一碗酒的底下。然后,主持人会请媒人去揭姑娘的八字。媒人只能凭直觉去找,揭起一碗若没有姑娘的八字,媒人就会将该碗酒一饮而尽,然后再揭,直到揭出八字为止,才能带回与男方八字合在一起,由阴阳先生推算出良辰吉日,作为选定的婚期。

  栽花竹酒

苗族家庭中,若婚后无子或小孩体弱多病、久治不愈,为求子或为孩子消灾祛病,便会使用栽花竹酒这一仪式来祈愿。

栽种花竹酒需要由巫师主持。首先需要从山上的竹林中挖取两株连根竹,然后栽在自家房屋中柱旁边。接下来需要邀请12位家庭完整、父母健在、子女成双的福气之人参祭,同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肉招待,这种活动称为“喝栽花酒”。最后,在花竹根下埋一坛密封好的米酒,确保酒坛终年不干,寓意吉祥如意。

水族待客时,会滴酒祭祖,这个习俗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有。当主客入席并坐定后,通常是由主人提出建议,邀请在座中年纪和辈份最大的人先拿筷子。之后,这位被选中的老人会用筷子蘸一滴酒洒在桌面上,以此向祖先表达敬意。接下来,主人会双手捧杯敬酒给客人,客人应接过酒杯并将其放在桌上,然后用筷头蘸酒祭奠,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。此外,苗族也有滴酒祭祖的习俗。

  敬客酒

  贵州少数民族热情好客,他们常以美酒款待客人,以此表达自己的热情、友好和无私。然而,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敬客酒的习俗也各有千秋,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。

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民敬客酒时,男主人先向客人敬酒,每人需先喝两杯,寓意“你是用两只脚走来的”。这两杯酒需一饮而尽,第三杯起,主人可随意。待到一定时候,主人们会与姑娘、媳妇们一起上阵,手持酒海(盛酒的土钵)、酒碗,站立客人身后以歌敬酒。敬酒的顺序是先长者,再反向敬。如果主人想留客,妇女们就会选择一位“关键”客人,试图将其灌醉,使之“群龙无首”,只好乖乖留下。苗家的真挚情感,可以说是“酒如其人”,让人陶醉。

  鸡头酒

生活在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,每当有节日庆典、贵宾临门的时候,他们都会杀鸡备酒来款待客人。如果主要的客人有几位,他们就会杀几只鸡,这种鸡被称为“凤凰头”。在客人入席后,主人会双手把“凤凰头”献给主要的客人,客人接过“凤凰头”后,需要饮一杯酒,然后再把鸡头对着其他的客人,表示大家共同举杯,然后一饮而尽。

  转转酒

  贵州的各个民族,如彝族、苗族、侗族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:饮转转酒。转转酒包含了两种不同的内容和形式:第一种是指在饮酒时,大家围坐在一个圆圈上,席上只摆放一碗酒,顺一个方向依次传递,以示大家亲密无间,毫无猜忌。这种习俗在彝族、苗族、侗族等地尤为盛行。第二种是指同一村寨内,以家为单位,轮流邀请外来的客人,也被称为转转酒。布依族有“一家来客全寨亲”的说法,因此这种习俗在布依族村寨里非常盛行。当某家来了客人,这家的亲戚、邻居以及全寨各家都要轮流转到,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合群。

  交杯酒

在贵州的苗、布依、侗、水等民族地区,有一种十分独特的酒俗,那就是交杯酒。交杯酒主要有三种形式:

1. 二人各持一杯,将杯子同时递到对方嘴边,然后同时饮下;

2. 主人与客人各自举杯,手臂相勾,然后同时饮下手中的酒。这种方式多为主人向客人敬酒时所行的酒俗,蕴含着交杯即“交情”、“交心”的寓意;

3. 在集体的酒宴中,众人围坐,各持一碗同时顺同一方向举起至相邻客人嘴边,再同时饮尽。这种方式意在表明心心相印、肝胆相照的情感。

  打印酒

贵州黔东南一带的苗族打酒印习俗颇为盛行。无论是婚嫁或节日喜庆的酒席上,主人家都会用萝卜或红苕等食材制作成“大印”。当酒过三巡,主客群情激昂时,便开始打酒印。每喝下一杯,就有人用“大印”蘸上蓝靛或墨汁、锅烟等,在客人脸上盖上一个美丽的酒印。脸上印记越多,越彰显主人的热情与客人的盛情。虽打酒印主要用于计量饮酒量,但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娱乐形式,常常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酒歌、满室飘香的米酒、频频劝饮的欢笑,以及张张打满酒印的欢乐脸庞,营造了酒宴热烈、欢快的氛围。

  拦路酒

贵州的苗族、布依族、侗族、水族等少数民族都有拦路酒礼俗,这是当地的一种特殊的欢迎方式。拦路酒的方式和程序因民族而异,但通常都是在进寨的路上恭敬地迎接客人。主方会在路上准备好酒,并设置障碍或者设宴。当客人到达时,首先会有酒歌劝酒,必须喝了酒之后才能进寨,有时还需要主客双方对歌,然后才能顺利通过。苗族的拦路酒通常包括三、五道,多的甚至可以设置12道,非常讲究。如果酒量不好,必定会望而却步。但是贵州人民是非常谦逊的,如果你不太能喝酒,只要不碰酒杯,苗家姑娘给你敬的酒象征性的喝一点就行。如果你海量,就必须喝完那一碗或一牛角的酒。

  送客酒

 在黔东南苗家做客,每天都被苗家人的热情和醇香美味的米酒包围着。当到达告别时间,主人会举行一个让你终生难忘的送客酒访问。客人离开时,主人手持酒海、酒碗,载歌载舞,三步一首歌,五步一碗酒,歌声优美,酒香四溢。对离别的不舍会让你热泪盈眶。

当贵客离别时,送客酒的气氛更加热烈。主人会在铜鼓坪上打铜鼓、吹芦笙,召唤寨里的男女老少加入送行队伍。寨里的长者会安排铺桌摆酒,人们会自发地为你唱送行歌、敬送行酒,有些人还会为你披上红色丝绸,献上五彩缤纷的花带,然后一路陪伴你走出寨门。在这个过程中,歌声不断,酒杯不断,出寨门前,主人会劝你喝最后一口酒,并在你的脸上盖上一个红色的酒印或写上一个酒字,以此来表达主人以及全寨苗族人民对你的深厚友谊。最后,主人和客人挥手告别。

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